助力2023中国亚洲杯2020年9月29日,CCTV-5体育频道足球之夜栏目播出了亚洲杯足球场专辑——《2023中国亚洲杯:新设计,新期待》,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李燕云与建筑二院设计研究室主任陈曦代表设计团队接受了栏目的采访,向大家介绍了厦门新体育中心充满挑战性的设计过程和成果。
厦门新体育中心项目属于厦门市“一场两馆、新会展中心”片区,位于厦门市翔安区新店镇,主要包括亚洲杯足球场、游泳跳水馆、综合性体育馆等,同时配套商业、酒店博冠体育安卓版、体育公园等设施,可承办一系列国际国内高水平赛事。中国院承担了从方案深化设计到施工图设计的工作。
项目总用地66.64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6.7万平方米。其中专业足球场建筑面积约18.06万平方米,结构拱高85米,结构跨度350米,设有坐席数约6万座。足球场按特级体育建筑(除结构外)考虑,参照FIFA标准并严格遵照亚足联下发技术附件,拟承办2023年足球亚洲杯四分之一决赛,同时对标更高标准赛事,功能满足专业足球赛事及专业田径赛事,并满足城市群众集会、大型演唱会等文化娱乐活动需要。2020年9月,经过公开征集,足球场正式定名为“白鹭体育场”。
CCTV5:厦门白鹭体育场有“白鹭”二字,在场馆设计时是如何实现的?如何将厦门的城市风貌与人文风情,与建筑做一个融合?
设计团队:厦门新体育中心,是由多个设计单位共同合作完成的一个大型体育设施。在设计之初,就选取了几个代表厦门地域文化的元素,如市花三角梅,城市吉祥物白鹭、闽南传统建筑大厝等等。
整个体育中心的设计充分体现了这些地域特征。体育场屋面采用流线型造型,中间高耸,从人视角度看,像是一只展翅飞翔的白鹭,也暗喻闽南建筑优美的屋顶起翘,屋顶凸起的肌理,模拟古厝瓦屋顶的视觉效果;外装饰基调采用白色系,白色膜结构,白色穿孔铝板,灰白清水混凝土,在蔚蓝大海的映衬下,建筑显得格外纯净,超凡脱俗。
整个体育中心建筑造型流畅,富有张力,在设计实施阶段,为了实现这些创意,花了不少心思,使用了各种技术手段。
CCTV5:在设计方案中,有一个比较突出的亮点,即专业足球场与综合运动场的转换设计,能否为我们详细介绍一下当初决定这项设计的考虑,以及它的优势与特点?
设计团队:厦门体育场于2019年初就纳入城市建设计划中,当时的定位是6万座综合体育场。在项目进行过程中,厦门市参加了2023年亚洲杯筹备活动,并顺利入选十座举办城市名单,而厦门市目前还没有一座专业的足球场。一时间项目陷入两难,因为专业足球场和大型田径场都是厦门所必须的,中间还考虑过分两地建两场,最后经过多次讨论,市政府领导以及项目指挥部大胆决定,将白鹭体育场作为国内首座可转换体育场,一个场地同时兼顾两种专业比赛需求。
它的特点非常鲜明,就是通过部分座椅的升降和移动,变换场芯的大小,实现两种赛事功能的转换。具体来讲,就是体育场下层看台一般都是固定的,而厦门体育场的下层看台是可活动的全钢结构看台,大约两万五千个坐席是可移动或者可拼装的。它由两部分组成,内圈看台可以前后移动,外圈看台是上下升降的。
在足球模式下,内圈座椅向内移动,外圈座椅升起增加,下层看台数量增多,看台距离球场更近,视线品质更高,满足专业足球场赛事要求;而到了田径模式下,因为比赛场地更大,需要先把外圈的看台降下去,然后再把内圈的看台后移,露出整个田径跑道,转换成田径比赛的模式。转换球场的优势非常明显,就是花一份的钱建两样东西,既减少了政府的巨量投入,又大大节约了土地资源。
设计团队:这样的设计同样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首先,这是国内首例转换球场,即使国际上有两座比较成熟的可转换球场——新加坡国立体育场和法兰西球场供参考,但规模、形式和比赛要求都不尽相同,无法完全参照。第二,对于功能转换,其实也有很多咨询与顾问方持保留意见,因为按照一般理解,如果兼顾两种赛事功能,就会“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以从某种角度上来说,可能两个功能都很难达成完美。
对于在亚洲杯筹备办和亚足联方面,说实话我们开始也是担心的。随着设计的深入,团队收集了大量资料,参考国际成熟案例,从场芯设计、视线优化、移动及升降看台的结构支撑、储藏及机械实施方面,做了大量技术研究、比选,数十次的论证,优化,最终获得一个比较完美的结果,完全满足举办高等级足球及田径赛事的要求。这个过程中,亚洲杯筹备办和亚足联给了我们很大肯定和支持,也特别感谢他们对于创新项目的鼓励。
CCTV5:如何充分考虑该项设计中所提到的,两种场地所面临的不同标准与需求的切换?这一点要最终实现,有哪些在实施上的难度?
设计团队:要实现这两种模式的转换,大体上来说要满足三大要求,第一就是体育场最基本的场地转化需求,即两种模式下可以分别容纳标准的足球场和标准田径场;第二是保证两种模式下都满足各自的视线要求,因为足球与田径要求的视线位置是不同的,坐席的位置也不一样;第三就是转换这个动作本身的实现,不像舞台机械转换一样相对简单成熟,体育场中可移动和可升降的看台面积都比较大,比如刚才所说的居于内圈的可移动的钢结构看台,目前一共分成十块,最大一块看台20多米宽,8米多高,五十米的钢结构看台整体移动,还有居于刚才所说的外圈的升降平台,共分成18块,最大的一块面积大约有700多平方米,最小的也有500平方米,如何实现如此大型看台的安全的移动和升降等一系列问题,是第三个要求。
这三大要求说起来简单,实现起来难度都不小,因为是国内首例,所以我们充分研究了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两个建成案例——新加坡国立体育场和法兰西球场,在此基础上也聘请了国际上有相关项目经验的咨询公司作为审核方。我们采取了协同考虑、各个击破的策略来完成这三大难点。场地要求与视线设计协同考虑,要兼顾两种模式,经常会顾此失彼,需要反复推敲并结合Rhino+Grasshopper技术来验证,可以说目前的视线设计和场地布局都能很好地满足足球和田径比赛的要求。对于机械转换这个难点,我们的建筑和结构团队紧密配合,吸取了建成案例经验和教训,并开展了多次专家讨论会,创新设计了一套更加经济合理的机械转换方式。
CCTV5:球迷看台的中层与上层南侧有断开,可远眺海域,单单靠目前的想象,在视觉上就已经产生了很美的享受,关于这一点设计有哪些考虑?
设计团队:项目西侧就是海湾,风景优美,所以场内很多位置,比如观众休息平台、环向大楼梯等处,人们都可以远眺大海。考虑到观海的需求,南侧看台又做了开口处理,宽度约80米,东、北侧部分观众在欣赏比赛之余,还能欣赏到美丽的海景,独特的设计,也是体育场一大亮点。
设计团队:我们的设计深化充分参考并落实了亚足联、欧足联和国际足联的要求,从整个体育中心的交通组织、安检流线、入场散场、观赛体验、服务配套各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来保证球迷全流程的最佳体验。
首先项目组对体育中心的交通做了细致的研究,在此基础上精确布置了各个方向的出入口和广场,做到顺畅入园。在经过排队安检后球迷们进入到中心的球迷广场,在这里可以短暂停留休息,远眺海面,接着拾阶而上来到连接了一场两馆的大平台,经过布置在体育场环圈的第二道安检后,可以快速进入体育场内部,整个体育场视线设计质量上佳,其中下层看台绝大部分视线mm,其他区域均达到了120mm以上,可以说整座球场绝大部分坐席视线达到了优秀标准,并且座位尽量靠近比赛场地,使得观赛氛围感更好。
亚洲杯期间,整个体育中心的夜景照明也会设置为节日模式,会通过在体育场立面图案投影,氛围灯等烘托热烈的比赛气氛,散场后,我们希望观众可以来到球迷广场,接着在这里逗留,喝喝酒,聊聊球,欣赏内湾大型水秀,尽兴而归。
在智慧场馆方面,球迷可以通过app或者公众号实现线上购票、商铺导购、线上购物、洗手间导航、坐席导航、停车导航、在线直播等等,总之,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使用者的全流程体验和后期运营,尽量做到功能的尽善尽美。
设计团队:最大的感受就是压力和责任。因为这个体育场的特殊性,导致设计难度远超一般意义的体育场,同时设计实施阶段正处于疫情暴发之际,而设计周期不但没有延长,反而压缩到极限。各种不利因素汇聚,压力可想而知。但我们的团队非常有战斗力,敢打敢拼,大家的学习钻研能力很强,抗压能力更强。目前体育场施工图设计即将完成,全体设计人员正处于争分夺秒甚至夜以继日的工作状态之中。
应该说,直到项目建成那一天,设计工作才算真正结束。作为设计师,最重要的是倾“洪荒之力”,完善每一个细节,解决每一个问题,争取不留遗憾或少留遗憾。
期待它建造过程顺利,完成亚洲杯赛事使命。也期待它在体育建筑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并为广大使用者认同和喜爱。
建筑专业 赵芹 吕冠男 王雀 张莹 王达 姜操 许家赫 马建强 于博 刘倩倩 岳文姬 张瑶 吉东柱